2012艺术北京博览会总结
4月29日,2012艺术北京博览会于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华丽开幕,160余家参展机构与近2万余名VIP嘉宾共襄这一亚洲艺术饕餮盛宴。5月2日,为期四天的艺术北京圆满落下帷幕。今年艺术北京首次同期举办当代博览会与经典博览会,也是艺术北京博览会自2006年创办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家艺术机构展出了近千位优秀艺术家的作品,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据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AMRC)公布的统计数据,为期4天的2012艺术北京博览会的展出面积为20000平方米,同比增长46%,参展机构160家,同比增长35%,其中国内外比例为5:1,参观人数52000人,同比增长30%,90%以上参展商有成交记录,成交额约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占国内上半年艺术博览会成交额的85%。
经过六年的努力,“艺术北京”已晋升为亚洲地区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博览会之一,并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成为政府重点扶持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高端项目。今年“艺术北京”的参展商除了长征空间、香格纳画廊、Boers-Li画廊、大未来林舍画廊、诚品画廊、杰奎琳画廊、Classic-简 经典西画沙龙等众所周知的画廊外,出现了很多全新的面孔,其中,当代艺术展区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画廊是第一次参加“艺术北京”,而经典馆中近八成的艺术机构是首度参展。
此同时,“艺术北京”继续秉承“立足本土,完整亚洲”的理念,进一步深化与中国本土画廊的合作,并将触角全面伸向日本、韩国等亚太地区和欧美国家的画廊,以期在整合艺术资源的同时求同存异,多角度地呈现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文化上和艺术创作上的差异性。作品的多样化,年轻艺术家的频频亮相也是此次“艺术北京”的一大亮点。
VIP预展当晚全场爆棚,画廊销售成绩节节攀升
4月29日的VIP预展之夜盛况空前,现场人潮涌动。文化部、农业部、文化局等各大部委领导,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以色列新加坡等国的驻京使馆的大使,靳尚谊、詹建俊、叶永青、刘小东等著名艺术家,以及企业界、时尚文化界、艺术设计界、驻华使馆、海内外媒体等人士欢聚一堂。新晋贵宾和藏家悉数到场,共同感受“艺术北京”的魅力,体验现场购买收藏艺术作品的乐趣与精神享受。
伴随而来的是画廊傲人的销售成绩,艺•凯旋艺术空间展出的冷军的《捆绑的牛角》,以550万人民币售出,上海大剧院画廊带来的赵尔俊的《星辰》,以180万人民币成交。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截止劳动节当晚,成交额就已近400万人民币。东站画廊、世纪翰墨画廊、威廉艺术沙龙、华氏画廊、TS中法艺术家联盟、杜梦堂、杰奎琳画廊、哈格曼(德国)画廊、方音画廊、名典画廊、香榭山房、兰莉画廊等展商也频频传来令人欣喜的成交讯息。
本届“艺术北京”期间的成交额,更胜于往年各届。许多成交作品的购买者,都是新面孔的贵宾或收藏家,这也是我们乐于见到的景象。
主题展突出实验性与学术性
“艺术突破”是每届“艺术北京”的常规性主题展。该主题展以关注和推介亚洲青年艺术家为己任,本着“立足中国、完整亚洲”的理念,力图向世界呈现亚洲青年艺术家的现状。
本届“梅赛德斯-奔驰艺术突破”主题展携手青年艺术100组委会、《艺术财经L'Officiel Art》,联合推出“青年艺术100”推荐展、当代韩国青年艺术家推荐展、中国当代收藏家推荐展,共计有30余位中韩青年艺术家亮相,作品形式多样,涵盖油画、水墨、雕塑、装置、影像等多种媒介,是一次了解中韩青年艺术家生态的难得机会。
由艺术北京学术委员会主办的“影像北京”主题展——“同分异构”影像现象展,展出了中、美、英、意、日、韩、越等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与微妙的空间设计及“躺着看影像艺术”的独特观看方式有机地连接在一起,组成观者可以介入的“空间媒介”系统,为观者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空间体验。
此次“艺术北京”再度联合凤凰艺都共同策划学术性的主题展览,展出何多苓、王克举、闫平、王玉平、孙逊等18位将东方精神与西方油画语言融合的艺术家的60余件精选之作。“境生象外”是古代诗学中的一个概念,以此作为展览主题,旨在从纷繁复杂的当代艺术现实中回溯到艺术的本源,即情与思之中,在强调中国画创作中强调表现境外之情之际,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全新油画语言体系。
水墨专题展彰显东方精神
兼顾学术与商业是“艺术北京”一贯秉承的理念,此次“艺术北京”联合北京紫琅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北京墨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幽兰文化基金会共同策划了三个水墨画专题展,展出了十余位具代表性当代水墨艺术家的创作,向公众展示水墨艺术领域别开生面的创造与成就。
其中,“临流独坐——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精选12位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的26幅佳作,展现艺术家鲜明而成熟的个人创作风格,探寻当代水墨画家在继承和发展传统造型语言的同时融汇时代精神所创造出的独特文化价值。
“东方•东方——关玉良当代水墨画展”展出关玉良近两年来所创作的大型水墨画作品,作品以牛为主创题材,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把牛的各种姿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在创作的过程中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绘画手法。
“钟神秀——徐龙森山水画展”则展示了徐龙森从事山水画创作数十年以来的经典之作。徐龙森的山水画作品呈现开放形态,这是一把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按著名策展人李小山的看法,山水画的未来图景必定是在开放形态生成,除此别无他途。
“艺术平台”搭建世界艺术交流舞台
“艺术平台”继续为大家呈现来自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共有来自中国、法国、西班牙、德国、以色列、俄罗斯、巴西和墨西哥的11家参展机构,包括驻华使馆、文化中心以及非营利组织参与其中,展出内容涵盖了绘画、装置、文献、影像及新媒体艺术。
除展览外,“艺术平台”的参展机构利用自身文化交流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到艺术教育论坛活动中。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歌德学院邀请到世界著名的摄影艺术家、德国观念摄影创始人、摄影类型学创始人希拉•贝歇(Hilla Becher)首次来华访问,与中国摄影界分享她的经验和艺术理念。
“艺术平台”项目以其特有的学术性及多样性丰富了博览会的内容,给中国当代艺术带来新的思考和促进,真正成为中外艺术交流的平台,获得社会各界观众广泛好评。
大家名作齐集拍卖预展
此次6家亚洲顶级拍卖公司带来了各自即将上拍的压轴之作,他们的拍卖预展成为艺术北京现场一道亮丽的艺术风景线。
北京保利拍卖策划的“89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实践”,展出了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尚扬、王怀庆、罗中立、程丛林、陈逸飞等著名艺术家89年以来的艺术创作。上海泓盛拍卖展示的徐冰的《地书》,呈现了其创造性的“标识语言”,并与观众之间构筑起全新的互动。韩国首尔拍卖带来了曾梵志、尹朝阳等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及韩国年青艺术家的最新力作。北京匡时国际拍卖主推方君璧、周碧初等老一辈油画名家的经典之作。北京艺融拍卖和北京永乐拍卖也展出周春芽、刘炜、张恩利等中坚艺术家的代表作。
拍卖预展在整合二级市场艺术资源的同时,也为博览会带来了更多的高端客户群体。
继续与慈善同行
“艺术北京”自创办以来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今年,“艺术北京”携手圣歌画廊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分别打造“天真者的绘画”和“免费午餐”两个公益慈善项目,通过自身的平台将爱心传递到广大孤独症儿童和贫困学童的心中。
“免费午餐”通过慈善义卖为更多的贫困学童走出饥饿,此次参加义卖的艺术家有叶永青、岳敏君、张恩利、徐累、刘建华、钟飙、薛松、潘剑、波木等。仅预展当晚“免费午餐”慈善项目在现场义卖的16件作品就有10件被爱心人士购入。之后爱心人士络绎不绝,所有作品全部售罄。
“艺术北京”本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决定将本届博览会的门票部分收入捐赠给“天真者的绘画”项目。同时我们也呼吁更多爱心企业和人士加入到活动中,以帮助这些无助的孩子们。据统计,本次博览会的两个公益慈善项目共筹集人民币近70万元,这些善款将全部用于资助孤独症儿童和贫困地区留守儿童。
教育论坛普及中国艺术教育
每届“艺术北京”都会在现场设置“VIP教育论坛”环节,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资深业内人士与艺术爱好者和收藏人士分享艺术收藏和艺术市场的最新热点与动向。
此次在梅赛德斯-奔驰VIP室中举办的VIP教育论坛与同时间在建行私人银行VIP室举办的VIP教育论坛之特约雅昌讲堂及特别论坛共设十三场讲座,邀请了德国、英国、法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艺术家、策展人、艺术专家学者及资深从业人员到场讲解。
主题涉及当代艺术潮流和收藏投资、亚洲青年艺术家的市场潜力、画廊的国际化运营、中国当代油画收藏的价值判断、企业收藏对企业的推动力、二十及二十一世纪雕塑收藏等,主讲人与预约参加论坛的VIP贵宾们一同交流和分享了艺术本体及国内外艺术市场与收藏的方方面面。此外,由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艺术北京、北京画廊协会、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主办的“2012中国文化产品国际营销年会——画廊的国际化运营研讨会”也在“艺术北京”现场成功举办。
博览会期间的论坛共吸引了2400余位贵宾及观众的热情参与,来自建行私人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私人银行(北京)、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国投信托有限公司等机构的贵宾的分别预约了专场论坛。贵宾们在论坛之后在导览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到现场各画廊及参展机构参观并亲自体验收藏的乐趣,丰富收藏知识和感受。
VIP服务不断提高
“艺术北京”始终秉承细致创新的服务理念,不断吸纳更多对艺术感兴趣的观众和VIP,并努力提升服务水准,旨在为VIP贵宾和观众提供更高质量、更贴心周到的服务。
为了感谢参展机构的支持,“艺术北京”与“北京画廊协会”于4月30日晚在“1949-金宝街”举办招待酒会,与近两百位参展单位的代表共同庆祝博览会的成功开幕。北京市文化局关局长、艺术北京执行总监董梦阳和北京画廊协会会长程昕东在招待酒会上致辞,感谢各参展单位对博览会的支持与肯定,并与大家共度美好夜晚。
5月1日晚,“艺术北京”与元•空间合作举办的“怀斯——与我们有关”《美国著名20世纪写实主义大师——安德鲁•怀斯》艺术沙龙,邀请VIP贵宾共赏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写实主义大师之作。元•空间的负责人张文嘉与“艺术北京”的艺术总监赵力还在现场对作品进行细致的讲解,他们对怀斯作品的诠释,拉近了贵宾们与大师之间的距离。
多种形式宣传推广
“艺术北京”秉承开放式的媒体合作理念,自2006年品牌建立之初,针对性地进行海内外的媒体投放,与超过数百家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广告投放及报道,涵盖全球主要艺术媒体。并采用互动式的宣传方式在现场开辟媒体访谈区、通过新浪微博平台进行线上、线下的互动宣传,取得良好的宣传推广效果。
本届海外媒体共与来自欧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以及港澳台地区共40家媒体合作,其媒体种类包含美术专业类杂志、网站, 电视台以及其他地区展会,以期将中国博览会的面貌呈现到海外大众。并通过与海外展会的合作,促进两地艺术文化交流, 更可以将品牌更精确地提升形象以及知名度。其中以亚太地区为主要重点宣传区域,同时邀请了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媒体记者来现场参与活动并进行采访报道。
除了现场的宣传配合以外,在开展前一个月就开始在首都国际机场、798艺术区、各种高端会所等进行了多种类型的媒体投放,包括航美传媒、798汤普传媒、乐卡传媒等多种形式的广告投放,最大范围为商业合作品牌以及参展机构进行循序渐进的立体式宣传推广。
高科技多媒体全方位体验艺术北京
4月19日,由数字美术馆制作的《艺术北京E-BOOK》第一时间登录官方网站www.artbeijing.net,让大家抢先欣赏到艺术作品;
4月25日,HIHEY.COM上特别呈现“网上艺术北京”,精选百余家参展机构的优秀作品进行线上预展,旨在更好的服务于博览会和画廊,让“网上艺术北京”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得到最好最快捷的传播;
4月28日,与VIVA维旺明手机杂志平台合作的手机版《艺术北京2012》电子杂志同时上线;
4月29日,ICE艺术财富俱乐部推出的V’ART触摸屏亮相博览会现场,60寸可触摸导视系统,让参观者通过手指的轻触即可浏览近千幅精彩艺术作品;
5月20日,由数字美术馆开发制作的《2012艺术北京图录》APP电子书应用程序正式上线;
5月22号,由数字美术馆制作的《艺术北京指南》5月刊展会特别版APP正式上线; 5月28日,由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和微米公司共同开发制作的V’CLUB iPad应用入驻苹果商店,除了通过应用欣赏参展艺术品之外,更可以通过微博和邮件与朋友分享艺术、喜欢收藏以及在线认购等功能让用户更直接与艺术品进行互动;
6月1日,数字美术馆“艺术北京2012——360实景展览”上线,全方位展示博览会盛况,完美呈现艺术与最前沿技术的联袂光鲜,打造永不落幕的“艺术北京”。
“艺术北京”最大限度地整合海内外媒体资源,全方位无死角地对“艺术北京”进行前期宣传、现场报道、展后回顾,并通过与全新的高科技产品结合,触动发现异样的艺术视角,为观众提供多元化的体验和更有针对性的艺术讯息。
再接再励再创全新博览会品牌
“2012艺术北京博览会”力求突破艺博会日益同质化的趋势,形成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和面貌。经过六年的努力,“艺术北京”以专业的服务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吸引了众多艺术机构的积极参与。我们将再接再厉,在完善展商服务的同时,通过进一步推广艺术教育、整合收藏家资源等方式,构建一个联接艺术机构和收藏家、广大艺术爱好者的真正有效有力的平台。
今年的9月,艺术北京将推出新晋专业的博览会品牌——“设计北京博览会”。这是继当代艺术博览会、影像艺术博览会、经典艺术博览会之后的又一全新项目。“设计北京”延续艺术北京“立足本土,整合亚洲”的思路,旨在打造一个专业化、国际化、充满活力的艺术设计交流、交易平台。搭建连接设计界与商界之间的桥梁,推动设计转为商机,创意变为产品,创新化为生产力,同时,促进本土设计创意产业链的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