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杜莎/Medusa 2019
200x600cm
水印木刻版画 Waterprint Woodcut
陈琦,1963年生于南京,198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博士学位;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其作品连续获得第七、八、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及优秀奖,第十三届版画展金奖及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奖,第十三届中国艺术权利榜年度 Top 100。
艺术家,陈琦
二十余年的研究和实践使陈琦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创造性革新传统水印技艺的当代艺术家。八五新潮伊始,他勇敢地从现代主义蜕变而出,结合西洋画法表现光线明暗的素描层次的理念,扩展了水印局限于中国水墨和现代主义的美学束缚,积极探索水印作为独立艺术语言的当代表现力,其作品的印制过程弱化了画稿的限制,发挥了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即兴灵感和随机痕迹使意识的流动得以体现。更可贵的是,他关注水印木刻作为文化遗产和艺术创作的方法论层面所孕育的观念性,进入了超越美学的当代艺术实验。
《绘画是心灵抽象意识的外化》
视频来源:有初记
“从1986年至今,有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在我的艺术实践中,那就是对中国式心智的不懈探求,并试图通过繁杂的手工劳作纯化心灵和智性,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的领悟。我想“本质”是艺术家心灵创造的“原点”,由此出发,经物质媒介的表现再回到原点。这是一个密布诱惑、陷阱的创造之路。”
——陈琦
气/Spirit 2019
260x140cm
水印木刻版画 Waterprint Woodcut
尽管作品在艺术表达形式与媒介使用上不同,但作品表达的思想观念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对时间和生命意义的思考。“我为什么要绘画?”“绘画对我意味着什么?”是陈琦不断提出的疑问,如果不能通过思考解答这个困惑,那绘画将毫无意义。
陈琦在中国哲学中找寻到了自己的精神支点。中国哲学是关乎生命的哲学,其哲学议题多围绕人的生命体验而展开。而对他艺术影响最大的是庄子和禅宗思想。
他意识到时间的无限和人生的有限是人类痛苦的源点,人永远是未来筵席的缺席者。人生的苦闷起于对生命“有限”的不满,和对于“无限”的追寻,这是终极痛苦之源。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古往今来一直是人们永恒关心的话题。
然而,人从生下来便是“向死而生”的,也许只有彻底领悟死亡的必然,才能在哲学层面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或许可以透过时间来思考人生,就像将人置于荒天迥地之中,四面阒寂无人,剥去人生上一切附加的一切,人忽然感到强烈孤独感。如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就突出了人的孤寂感。
陈琦的哲学思考是通过艺术创作展开的,他的艺术创作并不是以发现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也不是对现实世界的镜像映射或批判,而是形而上哲学思考的视觉呈现。
在思考过程中,陈琦找到了解读中国文人画的精神密钥,那就是通过绘画找寻心灵安放的处所,从而在有限的人生苦痛中获得解脱。
作品展示
2012生成与弥撒
2019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 展览现场
浮生/Floating Life 2019
260x140cm
水印木刻版画 Waterprint Woodcut
初本/The Origin 2016
190x190cm
水印木刻版画 Waterprint Woodcut
初本(细节)/The Origin (Detail)
阿拉伯/Arab 2014
86x86cm
水印木刻版画 Waterprint Woodcut
无题 No.6/Untitled No.6 2017
57x78cm
水印木刻版画 Waterprint Woodcut
水图/The Water 2014
74.5x99cm
水印木刻版画 Waterprint Woodcut
时间简谱 No.5/Notation of Time No.5 2005
φ89cm
水印木刻版画 Waterprint Woodcut
“陈琦格致:一个展示和理解的实验” 展览现场
2018年德基美术馆
双峰图/Dual Lotus 2018
99.5×199.5cm
水印木刻版画 Waterprint Woodcut
初雪/First Snow 2016
94×73cm
水印木刻版画 Waterprint Woodcut
又见梨花/Reencounter Pear Blossom 2014
122x96cm
水印木刻版画 Waterprint Woodcut
扇之二/Fan No.2 1992
36x50.5cm
水印木刻版画 Waterprint Woodcut
2019亚洲艺术中心“生逢其时 – 小林敬生&陈琦作品展”展览现场
“当代版画本质上已经转化为间接性媒介艺术,它不仅要有当代艺术的文化共性,还须全新的版画技术思维与艺术范式。它需要创作者具备媒介化思维与独一无二的技术表现,能自由轻松的使用间接性媒介材料语言并将头脑中抽象的艺术理念和现实中的印刷媒材进行天衣无缝的对接。总之在未来的版画创作中,怎么印?如何印?比如何画画更为重要!”
——陈琦
关于艺术家
陈琦
1963 生于南京
1987 南京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2005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任院长
2006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学位
2007 中央美术学院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2008 中央美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
2016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秘书长
近年个展
2019 别故与共生——陈琦2019,艾米李画廊,北京
2018 陈琦格致——一个展示和理解的实验,德基美术馆,南京
2018 印痕与复数——陈琦个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
2016 陈琦的时间:1983-2016,上海半岛美术馆,上海
2015 陈琦:数字时代的复数艺术,艾米李画廊,北京
近年主要群展
2019 Re-睿: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威尼斯,意大利
2019 生逢其时——小林敬生&陈琦作品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
2018 自•沧浪亭当代艺术展,苏州金鸡湖美术馆,苏州
2017 2017上海国际版画展,上海中华艺术宫,上海
2016 沈勤&陈琦:零度,亚洲艺术中心,台北
中国当代版画名家文献展,中国版画博物馆,深圳
2015 沈勤&陈琦作品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
后印刷——第一届CAA国际版画双年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
公共收藏
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阿什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英国)、苏富比艺术学院(英国)、欧洲木版画基金会(英国)、纽约公立图书馆(美国)、福冈美术馆(日本)、维也纳青年美术馆(奥地利)、中国美术馆(北京)、上海美术馆(上海)、广东美术馆(广州)、浙江美术馆(杭州)、江苏省美术馆(南京)、苏州博物馆(苏州)、深圳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深圳)、青岛美术馆(青岛)、德基美术馆(南京)
图片来源:亚洲艺术中心\Courtesy Asia Art Center
参考资料:《陈琦:观念与表达》《印痕与复数——当代版画本体再认识》